当前位置:首页>影视动态 > 正文内容

像玛丽与麦克斯那样笨拙地勇敢

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契机是因为一期播客,主播感慨我们正“失掉电影中的土壤”——那个深度沟通似乎触手可及的时代。如今社会给我们的防备越来越多,能够打开心扉的机会越来越少,而主播怀念的动作,就是反复观看《玛丽与麦克斯》。 看完后不禁在想:能被这部电影打动的人,与之共通的是什么?或许,是我们内心深处还是很浪漫——我们依然相信人与人之间深度联结的可能性,并深知这种联结蕴含的巨大能量。能与他人进行深度沟通,无疑是值得,甚至是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事情之一。我始终觉得大家需要去讨论一些更难讨论的、不好讨论的,不知道怎么说、又想跟别人说的东西。 然而,现实中的自己常常感到表达之难,总是小心翼翼地找一些话去交流,内心的波澜不会轻易让人看见,对他人的情绪也难以及时回应。换位思考,如果朋友是这样的人,我是否还有耐心一遍一遍和 ta交流,去尝试靠近? 走近另一个人,距离的把握如同在钢丝上行走。一方热烈渴望深度却遭遇礼貌的屏障,刺痛感便会油然而生;反之,若被过度索求情感回应,压力同样令人窒息。真正双向奔赴的深度对话,需要双方持续的好奇心、相近的情感频率、恰好的表达时机,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如同神迹降临。 最近连着几个周末去咖啡馆,我常坐在靠窗的位置,带着降噪耳机看人们交谈时嘴唇的开合,像观赏一部部默片。其实这座城市里渴望深度对话的人,比想象中多得多。影片告诉我们,如果想和对方建立一起思考一起沟通的联结,其实还是有办法的。 最大的前提是信任。这个信任不是等来的,是主动地表达内心,无论是书写还是倾诉。信任这件事,很像咖啡师拉花时的奶泡。你得先让蒸汽棒捅破牛奶平静的表层,发出那种尖锐的嘶鸣,当我们率先戳破那层得体,真实的交流才得以开始翻涌。 信任的背后,是笨拙的勇敢。信任从来不是无风险的储蓄,而是一场需要押上勇气的赌注。就像玩双人跳水,你不仅要自己敢往后仰,还得相信对方会同步跃下——这份默契,光靠等待永远不会来。真正去袒露内心,需要极大的信任。如果是现实生活中够得着的人,更需要极大的勇气。这个过程如同在黑暗中伸出手,不知道会握住温暖还是利刃。 最后,保持一种浪漫的思维,守护好感知珍贵情绪的能力。我把“浪漫”理解成一种“对话嗅觉”,就像能闻出雨天柏油路和晴天的区别,也要学会捕捉对话里细微的情绪变化。那些看似无用的闲谈碎片,其实是通往真心的鹅卵石小径。那些稍纵即逝的共鸣与理解,是滋养深度联结的养分。 回想起一位曾经的朋友,每次上文学批评我们总是会并排坐在最前面,不记得有多少次默契的会心一笑了,和她呆在一起时我总是能同样感受到一颗为知识和美好颤动的心。遗憾的是我们的交流仅仅停留在了课堂,谁也没有做那个率先打破沉默的勇者。毕业时她送了我一套南博的书签,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,说如果早一点认识,我们是否不再是客客气气的普通朋友?我想也许结局不会改变,因为我们太像了,我们都太擅长等待,明明盛满了期待却佯装平静。回想起来总是觉得有几分可惜。 所以,不要等。神迹不会从天而降,我们需要主动开口。当然,敞开心扉未必总能换来对方的回应。但这仍是必要的尝试——唯有如此,才能找到那些同样渴望并愿意与你进行深度沟通的灵魂。 说说心里话吧,也许内心会因此轻盈许多。即便我们的想法、感受并非完美“正确”,但那正是我们最真实的存在。表达它,就是向深度沟通迈出的坚实一步。是的,伸手可能触到利刃。但更可能的是,你会发现对方掌心也沁着同样的汗。

上一篇:《母胎单身恋爱大作战》:母单恋爱到底该怎么做?

下一篇:人丑剧烂